淺談中國酒店業發展現狀
酒店,在中國出現的時間非常早,最初的形式為“亭驛”、“客舍”和“客!。1840年戰爭后,隨著西方文明的進入,我國酒店業漸漸脫離了了古代的形式,逐步顯現出現代酒店的面貌。而回顧歷史,在1978年以后中國逐漸走向改革開放的道路,此時現代化酒店業才真正發展起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后,中國酒店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
酒店業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在30年的學習和摸索之中,中國的酒店業不斷發展、成熟,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分化,我國的酒店業將會呈現更加繽紛的發展前景。
一、春來好風憑借力——中國酒店業所處的宏觀環境
1、中國經濟發展穩步發展,前景看好
2010年我國GDP規模達到397983億元,2011年達到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往后幾年,GDP總額將會繼續穩步增長,國民經濟良好上行。
2011年6月1日,國際金融協會預測,2011年全球資本將有10410億美元流向新興經濟體,2012年將達10560億美元,中國約占新興經濟體吸引資本總量的四分之一。
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預測,到2015年,中國的富裕家庭數量將從2008年的160萬戶增長到440萬戶。2011年4月20日,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報告預估,2011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59萬人可投資資產規模18萬億元,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72萬億元人民幣。①
十一五期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11.2%,在此期間,30個城市中合肥、西安、天津和武漢增長率位居前列。與此對應的是,這幾個城市的國際品牌酒店客房供給量復合增長率分別是:38%、10%、27%、13% 。②
在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下,一般認為酒店經營市場周期跟宏觀基本面聯系是0.914的關聯度,GDP上漲10%,酒店業績上升9.14%,供給隨之增加。因此,酒店這個與內需有關的消費領域會有一個較快的增長。
2、產業政策向第三產業傾斜,服務業、旅游業發展推動酒店業發展
產業結構中,以服務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較其他產業更能夠產生較多的商務旅游需求,尤其是金融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差旅需求更大。根據十二五規劃,至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至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增加4個百分點達47%。貴陽、濟南、西安、武漢、哈爾濱、南京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蘇州、天津、寧波、合肥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它們的發展將進一步擴大商旅住宿需求。①
由于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旅游業的行業地位和GDP占比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2010年中國旅游收入總額為1.57萬億人民幣,同比2009年增長21.7%。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因此在未來的五年規劃中,旅游業總收入的年均計劃增速為10%,高于未來5年全國GDP年均增速7%的預定目標。
與此同時,愈加完善的交通網絡無疑將使城市間商務和旅游活動更加密切,也必將帶動酒店需求的增長。
3、酒店業受到國際和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旅游的有機組成部分,一系列的友好外交活動都在有效地推動著國際旅游區域合作的發展。同樣,中國旅游業受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很快會波及到我們。
而從國內的社會環境來說,城鎮化、老齡化趨勢增強,人口增速是基本趨勢。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加上隨著休假制度的調整,特別是帶薪休假逐步落實,國民休閑時間會進一步增多,也會更加關注生活品質,消費也將更理性。
在這樣的宏觀條件下,中國酒店業在供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盈利為歷史最好。2010年全國星級飯店利潤總額為54.3739382億元。全國595家五星級平均利潤總額1100.242萬元;2219家四星級平均利潤總額9.475萬元;6268家三星級平均利潤總額-22.036萬元;4612家二星級平均利潤總額1.032萬元;297家一星級平均利潤總額4.823萬元。①
2010年底,中國星級飯店13991家,客房數1,709,966間,床位數2,981,277張;其中五星級595家,客房數218,064間,床位數330,068張;四星級2219家,客房數449,207間,床位數751,216張;三星級6268家,客房數714,850間,床位數1,284,670張;二星級4612家,客房數313,871間,床位數588,516張;一星級297家,客房數13,974間,床位數26,757張。
二、東風夜放花千樹——中國酒店業發展現狀
1、高檔星級酒店
2012年1月中國飯店業協會公布了最新的五星級飯店名錄,共計660家,分布在31個省市自治區(除臺灣未列入外,所有省市自治區均已有五星級酒店)。除了這660家掛牌五星級飯店外,各地待建、在建及剛建完的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的酒店項目約有500家。據統計,過去3年全國星級酒店數量整體年均增長率為6%,而五星級酒店數量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5%,遠超中國GDP的增速,尤其是在近幾年全球經濟處于整體低靡的情況下逆市上揚。而與五星級飯店數量快速增長相對的則是略顯低靡的市場行情,前9個月,中國大陸酒店的入住率是61%,亞洲最低;2011年酒店行業的平均離職率約為29.1%,比去年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還有眾多高星級酒店被摘星。③種種數據反映了哪些問題,具體如下:
(1)國際聯號品牌扎堆中國高檔酒店
目前我國近700余家五星級酒店,其中20%為奢華酒店。這些高端酒店的業主基本上都屬于中國投資人,但國內投資商所建造的奢華飯店的運營管理幾乎為國際奢華飯店品牌所獨享。世界排名前十的國際飯店管理集團均已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在未來幾年,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管理的飯店數量還將迅速增加。
(2)中國本土高檔酒店品牌意識開始覺醒
一直以來。國內的酒店品牌多定位為中低端,僅滿足一般的旅游住宿需求,其文化附加價值更是很少被充分挖掘,F在這種情況慢慢出現了變化,首旅集團推出號稱第一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奢華酒店品牌“諾金”。萬達緊隨其后,已開業28家五星級酒店,并且計劃到2015年開業70家五星和超五星酒店,營業面積170萬平方米,已與凱悅、希爾頓、雅高、喜達屋、洲際等15個品牌建立管理關系。越來越多的本土旅游企業和地產集團開始發力打造自己的酒店品牌,安麓、諾金、譚閣美、唐拉雅秀、J Hotel、萬達瑞華、萬達文華、萬達嘉華、鉑瑞、鉑驪……這些暫時還相對陌生品牌名字開始陸續出現,這也意味著中國本土高檔酒店品牌意識開始覺醒、萌芽。
(3)中國房地產的迅猛發展帶動高檔酒店建設
部分房地產開放商在開發土地的過程中,常會建設高星級酒店以提高整個樓盤檔次,從而提高周邊寫字樓和住宅的銷售均價,萬達、恒大、綠地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房地產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地皮增值也是高檔酒店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如麗思-卡爾頓當年聲稱帶動周邊地價上升25%到30%,業主經營幾年后把酒店整體出售往往可以獲取不菲的經濟效益,導致很多業外資本,主要是房地產行業資本、房地產投資基金等財務投資者,紛紛進入中國的酒店業。房產開發商可以把企業所得轉化為酒店的固定資產投資以減少稅款,可從銀行或基金拿到大額貸款,同時酒店每天能夠產生較大的現金流。
(4)國內高檔星級酒店利潤率偏低
由于人口紅利的減少,能耗成本上升、平均房價相對國際品牌偏低,無序發展導致高密度分布從而出現惡性競爭,同時很多酒店需要支付給國外管理公司高昂的管理費用,這一切都造成企業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不足。據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調查,中國星級酒店2009年全行業虧損億元,2010年進行統計的11781家星級酒店利潤總額僅為50.6972071億元,甚至呈現出星級越高盈利能力越弱的怪圈,國內品牌五星級酒店的經營深處泥潭,如何提高國內品牌酒店集團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酒店業的當務之急。
2、中檔商務酒店
(1)中檔商務酒店市場仍有藍海
國內中檔酒店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所占的市場比例非常低,三家最大的經濟型酒店加起來才占市場份額的10%左右,而美國現在連鎖程度大概是50%以上,也就是品牌連鎖化達到50%以上。中端市場還未大規模發展,還沒有非常強勢的品牌,尚處“藍!彪A段,誰先搶占先機奪取市場,誰就會從中受益!拔磥頂的,中檔酒店在市場上可以實現30%以上增長率!睗h庭掌門人季琦如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