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善治的現代大學治理》
本文是大學方面本科論文開題報告范文跟善治和大學和治理方面論文如何寫.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坚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對高等教育而言,要通过推進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实现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治”作為現代大學治理的目標邏輯和理想狀態,是完善大學治理體系、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路徑.現代大學治理要建立以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和學術治理系統为主的內部治理系統,建立以依法治校、社會協同、內生外促为主的外部參與系統,形成一個具有“善治生態”的大學治理系統.
[關鍵詞]善治;大學;治理系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聚焦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這對高校進一步坚持立德樹人,推動依法治校,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迫切需要.基于此,高校要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务出發,以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為重點,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实现高等教育的“善治”,培養能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善治與大學治理
1.善治理論的概述
善治理論主要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善治理論主要有三種研究取向:一是就中國傳統政治而言,“善治”是中國古代政府的一種“仁政”或“善政”模式,主要指清明的政治或良好的管理績效.例如,董仲舒在《對賢良策》中寫到,“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當更化而不更化也.”二是就國外理論研究而言,善治是一種新的研究取向,是指“良好的治理”,主要强调參與社會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是社會管理創新追求的目標之一.三是以俞可平教授為代表的中國學者认为“善治”包括“合法性、責任性、透明性、法治、回應和有效”六個基本要素①,其目的在于使社會管理過程中的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就善治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而言,善治是一種基于組織架構追求管理效率和管理有機統一的管理模式②.善治注重從組織的管理架構、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出發,揚棄行政碎片化管理模式,調動和協同多方利益主體互動與合作.
2.大學治理的內涵
治理的核心要義在于多元主體互動參與、協商,它更注重協調而不是控制,主張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大學治理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所面臨的共性命題,旨在圍繞學術權力、行政權力,通过理順大學治理過程中的體制機制,实现大學與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調動和協同大學中的多元主體參與大學決策的協商共治過程.大學治理秉承多元治理、共同治理的理念,推動大學進行良好的內外部治理,注重對學校產權、法人地位、領導制度、師生管理、改革決策等進行制度化、法治化的有序治理,從而实现大學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標③.從大學主體身份看,大學治理包含了“內部—外部”兩種維度:第一,就大學內部而言,大學治理主要涉及大學對自身價值定位、組織架構設置、權力運行分配和人財物等相關的科層制等.第二,就大學外部而言,大學治理主要涉及大學與社會的關系,包括大學與政府、大學與用人單位、大學與產業界等多種外部關系④.大學治理的過程是大學權力結構從無序走向有序、從分散走向和諧的過程.而大學治理的重點在于厘清以大學為中心的多方主體之間的權力和權責關系.一方面,要形成以學術權力為導向,以行政權力為推動力量的大學治理權力格局.另一方面,要協調和耦合大學多方主體間的權力,形成一個一體化的“責任—利益”共同體,這既是大學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和邏輯,也是優化大學治理結構進程中的主體任务⑤.
二、大學治理的邏輯構建
從“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體現了治國理政方略的重要轉型,這為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借鑒.大學治理实现從“法治”到“善治”的發展,是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戰略轉型的目標追求.因此,大學治理要構建具有內涵性的“善治生態”,由“法治”向“善治”的轉變才能呈現出和諧共生的特征,才能促使學校、政府和市場等多元力量在推進大學治理結構建設和大學治理性格養成的過程中形成良性的互動態勢.⑥
1.“法治”:大學治理的制度邏輯
实现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迫切需要發揮法治在大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當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持續推進,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大學、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格局需要進一步完善,高校師生、政府、企業、校友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需要進一步維護,大學治理的法治化、科學化將是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大學章程作為“根本大法”,是大學制度體系的核心,是依法治校在大學治理中的具體體現.因此,高校制定與實施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章程,是理順大學治理結構,構建權責明晰的有效治理機制,創新管理格局,推進依法治校的內在要求.高校須牢固樹立依法辦學的理念,將法治理念貫穿于大學治理的全過程,進一步完善建立大學章程的執行機制,發揮章程在大學治理中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作用,以章程來理順校內外關系,推動綜合改革,激發辦學活力,引領事業發展,保障育人成果.
2.“善治”:大學治理的目標邏輯
“善治”是大學治理的目標邏輯,其核心在于提高大學治理的效率性、性、整體性和法制性.而只有在政治的條件下,大學善治才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善治就不可能存在⑦.應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總攬全局的作用,推進依法治校,深化綜合改革,探索國際交流與合作,協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系、學校和社會的關系、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完善參與管理的體制和機制,注重協調兼顧控制,注重過程兼顧結果,以此实现管理效能提升的良好治理.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确將“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切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作為重要改革任务之一,因此,大學治理必須要具有開放包容的胸懷與特征,目的就是要在大學治理過程中建構一種恰當的主體間性或溝通理性⑧.
3.“善治生態”:大學治理的保障邏輯
大學由“治理”走向“善治”,需構筑大學內外部治理力量和諧共生、動態平衡的生態系統,需回應校內外利益相關者的訴求與關切,形成大學、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態勢.而“管辦評分離”則為大學善治生態的營造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管辦評分離”是使多方參與利益主體協調有序地互動合作,充分調動教育內外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利用大學內外部的各種有利條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效实现教育管理目標的過程⑨ .“管辦評分離”把高校辦學自主權作為大學治理的內在邏輯,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大學多方利益主體協同參與共治,調動和融合這些主體的資本,实现大學治理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大學的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的增值.目前,“管辦評分離”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解決不同層次的權力分配問題,实现由政府主導的“管辦評”到結構清晰、權責分明和獨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過程的“管”“辦”“評”的融合過程⑩.而在構建大學“善治生態”系統過程中,要解決好治理網絡中多元主體由于權力不協調導致的沖突,構建多方利益參與主體協同治理的運行機制,激活權力結構的特性,使“善治生態”形成一個能自我調節、自我修復和和諧共生的治理系統.
三、系統共治:現代大學善治路徑的選擇
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建立健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的體制機制以及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體系,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揚協商,構建大學治理相關利益者參與的充滿活力的治理共同體,處理好治理主體、治理內容、治理方式和治理監督等關鍵性問題.現代大學治理应依據大學章程,構建、協調、規范的內部治理系統,構建法治、協同的外部參與系統,实现系統共治、協同治理.
1.建立、協調、規范的內部治理系統
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頂層設計工作重點在于解決好分權與制衡、權力規則和程序正義.就大學內部治理而言,大學治理現代化要從決策、執行和治理三個維度構建具有、協調和規范特征的內部治理系統.
(1)構建以黨委為核心的決策系統
黨委是統籌全局的領導者,在決策層面發揮核心的領導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優化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核心在于構建以黨委為核心的決策系統,處理好高校黨委班子與行政班子的關系,落實好各方決策主體的責任,明确和實踐以“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管理、社會參與”為基本架構的內部治理路徑.一方面,建立健全決策評估機制、問責追責制度,落實集中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等多項制度,健全科學的決策制度和保障運行機制,实现決策系統的制度化.另一方面,搭建大學多方利益主體參與決策的平臺,調動大學多元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实现決策系統的化.
(2)構建權責明晰、協調有力的執行系統
要進一步落實校長法人治理、行政權力的主體責任、教授治學的學術權利主體責任、師生參與、自主管理的責任.各職能部門應完善獎懲制度,明晰崗位職責,梳理工作流程,注重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服務效能.加快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學院辦大學”改革,使二級學院變成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源,充分激發院(系)辦學活力.完善建立“統一決策、管理、執行有力”的學院內部運行機制,創新和健全高校教學機制、科研管理機制和聘用機制;構建和創新提高管理服務效能的運行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益的調控機制、增強吸引和集聚優質辦學資源能力的協同機制.
通过“運行機制—調控機制—協同機制”的機制邏輯,構建執行有力、評估得當、監督有效的執行體系.
(3)構建主體自律、通力合作的學術治理系統
目前,我國高校的行政結構呈現出“!”二級管理體系、“學術—行政”雙重組織的結構特征,這種結構決定了高校學術治理具有復雜性.一方面,院系作為大學內部的基層組織結構,具有行政組織屬性,被賦予一定的人事權、財務權和事務決策權;另一方面,院系的學術性根植于學科性,即院系是建立在學科專業基礎之上,院系與職能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學術—行政”共同體,出現了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在學術決策權上的權力分配問題,容易導致行政權力過分干預學術權力,無法發揮行政與學術之間的協同效應.基于此,首先要明确學術主體責任,通过大學章程賦“教授治學”以法定權.其次要優化學術治理結構,發揮“學術—行政”主體結構的協同效應,尤其是要提升學術委員會在決策中的影響力,處理好學術委員會和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的關系,健全學術評價制度,完善學術獎懲制度,形成學術力量與行政力量通力合作的學術治理格局.
2.建立法治、協同的外部參與系統
大學治理的核心在于吸納和協同社會多方利益主體的力量,調動和融合這些利益主體的有效資源,提高大學治理結構的彈性,構建一個多元平衡的系統.大學外部治理的優勢是發動社會、市場的力量,調動和融合大學外部環境的有效資源,建立和完善法治、協同的外部參與系統,形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監督、社會參與”的大學治理格局.
(1)依法治校,增強大學治理利益主體的法治意識
一是要明确依法行政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理順政府和高校的關系,加大“制度供給”,從制度層面推進大學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二是落實和扩大高校辦學自主權,保障大學的辦學主體地位,整合學術自治組織,保障大學學術自治權力;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改變管理方式,依托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為大學治理提供指導和督導,減少對高校直接、微觀的干預,變直接管理為宏觀指導,變行政命令為治理服務,為大學自主辦學提供更大的管理空間,實踐具有“更少強制、更多協商、更高自由”外部治理模式.
(2)社會協同,健全多方主體參與共治的激勵機制
在“雙一流”建設新形勢下,大學外部治理設計中要注重形成多元協同共治的治理模式,構建以高校为主導的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一是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要致力于開門辦學,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密切高校與地方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依存關系,使高校成為“人才培養基地、科技服務平臺、政府決策智庫、文化傳承高地、品質活力名片”;二是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機制,人才培養要與行業、企業、產業深度融合,樹立對接行業、匹配專業、引導就業和支持創業的工作理念,開展基于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三是扩大社會監督渠道,積極推進陽光治校,推進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完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機制;四是構建社會力量參與大學治理的途徑,可以借鑒國外一流大學的治校經驗,提高社會力量擔任理事會成員的比重,積極吸納校友、基金會等社會力量,促進學校發展.
(3)內生外促,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大學治理是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協同共生的有機統一,只有充分發揮內生外促的整體協同作用,才能实现大學善治.一是大學外部治理要建立完善政府與大學間的新型關系,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激發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行動自覺,進一步理順大學內部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權力的關系,建立健全具有高校特色的治理標準和管理流程,構建适应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的治理體系.二是在大學治理中充分發揮大學章程的核心作用,構建政府和大學之間的契約精神,推進大學章程建設,实现以良法促進善治,切實將大學章程作為大學治理的“憲法”,通过章程實施,实现一流的管理和服務,不斷優化大學內部治理,促進大學外部治理的規范化、法治化和系統化.三是政府、家庭、校友、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者應服從大學章程的制度規約,依法依規構建科學的決策、執行、管理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協同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注釋:
①俞可平:《治理與善治引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5期.
②眭依凡:《論大學的善治》,《江蘇高教》2014年第6期.
③曹文澤:《基于法治的現代大學善治》,《光明日報》2015年2月5日,第16版.
④張繼延,陸先亮:《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理念、路徑及內容》,《江蘇高教》2017年第11期.
⑤張繼明:《略論大學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與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⑥史利平:《大學治理的內在邏輯及其生態構建》,《大學教育科學》2015年第5期.
⑦俞可平:《治理與善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頁.
⑧童世駿:《大學的理念》,《辭海新知》2000年第4期.
⑨周海濤:《高等教育“管辦評分離”的緣由與路徑》,《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⑩孫燕,胡弼成:《“管辦評分離”:大學走向善治的契機》,《大學教育科學》2015年第5期.
蘇君陽:《走向善治——大學治理權力結構的重構》,《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熊慶年:《關于現代大學制度頂層架構的思考》,《大學》2013年第7期.
陳德敏:《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大學內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中國高?萍》2015年第1期.
羅海鷗:《教授治學的理論、实现途徑與保障條件》,《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王洪才:《論大眾高等教育與多元參與治理模式建構》,《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12年第12期.
陳弘:《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應追求四個“精準”》,《湖南日報》,2016年11月17日,第7版.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責任編輯 矯海霞)
本文總結:此文為一篇適合不知如何寫善治和大學和治理方面的大學專業大學碩士和本科畢業論文以及關于大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和相關職稱論文寫作參考文獻資料.
大學范文
1、哈佛大學借助3D打印技術 仿造鯊魚皮泳衣
2、馬云澳門大學分享創業經驗 多看別人失敗的經驗
3、95后創業“你好大學”獲300萬天使投資
4、毛骨悚然!東北大學三大邪門事件
5、藏尸大學堆積尸體250具 全球驚悚地點引熱議
6、復旦大學公布DNA 揭開曹操身世之謎
大學相關畢業論文范文
- 1、浪潮AS10000成功助力吉林農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
- 2、VDI改善教學體驗——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采用戴爾端到端云計算解決方案
- 3、在大數據領域爭雙贏——IB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進行深度合作
- 4、樹立臺灣高等教育綠色機房典范——臺灣聯合大學數據中心建設紀實
- 5、他們為何在奇點大學總決賽中落?
- 6、中國地質大學暢享“無線”
大學相關寫作資料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本科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大學歷史論文范文 容論文范文表的大學學報 英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大學小論文范文 大學論文范文 論文的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范文大學教學雜志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大學畢業論文范文大全推薦大學相關題目
- 1、彰明學術發揚國學——《東北大學周刊》內容解讀
- 2、《大學》精神
- 3、“互動生成”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課堂教學性實踐變革
- 4、導讀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冊unit3(SectionA)為例
- 5、職業道德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 6、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熱門大學參考資料
- 1、讓創意在云端揮灑——中國傳媒大學推出在線虛擬工作室,可為行業用戶節約逾10億元成本
- 2、分發行業應用能量棒——IBM中國IT實踐達人賽收官&新興技術大學開張
- 3、英國開放大學CIO大衛·馬休曼:優化應用服務6000名講師+25萬名學生
- 4、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升醫院日常運營管理水平簡化患者就醫過程
- 5、戴爾助力高校引領教學潮流上海交通大學勇做教育技術實踐的先鋒
- 6、倫敦大學附屬醫院CIO詹姆斯·托馬斯:醫療信息化沒有速效藥